“百镜大战”正式拉开帷幕。
据统计,短短两个月内,国内外已举办了近20场AI眼镜发布会,参与者包括百度、华为、影目科技、Rokid、闪极科技等知名企业,涵盖了互联网大厂、消费电子企业及AR类硬件科技公司。
通常,市场竞争越激烈,企业越会急于推售产品以抢占市场。然而,AI眼镜市场却显得颇为神秘,大多数产品仍处于“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的发布状态,并未真正上市销售。目前,市场上唯一可见且讨论度较高的AI眼镜是「Ray-Ban Meta」,但它尚未在国内发售,国内用户仅能通过博主的推荐了解其性能。
人们期望中的AI眼镜是一个超级智能设备,能够取代手机、耳机等电子设备,成为用户与外界交互的全新方式。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目前的AI眼镜功能有限,且多依赖于手机,更像是一款手机辅助工具。
那么,AI眼镜是否真的被手机所束缚呢?
实际上,离开手机,AI眼镜的功能将大打折扣。目前,AI眼镜主要具备音频播放、拍照、AR显示等功能,其中,只有拍照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脱离手机使用,但照片仍需存储在手机中。其他如接打电话、听音乐、导航等功能,均需通过手机连接实现。
在分析AI眼镜对手机的依赖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AI眼镜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方式。目前,市场上的AI眼镜主要分为三种类型:AI音频眼镜、音频+摄像头眼镜以及音频+摄像头+AR眼镜。这些眼镜的外形与普通眼镜相似,重量约为50克,功能随硬件的增多而丰富。
尽管各品牌在发布会上展示了AI眼镜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多个场景的应用,但实际上,用户最常用的功能仍然是接打电话、听音频、拍照录像等基础功能。这些功能中,除拍照、录像外,其他均需依赖手机实现。
AI眼镜之所以无法完全脱离手机,主要受到技术发展、便携度、合规认证等多方面的限制。技术上,AI眼镜的硬件计算能力有限,无法完全独立执行复杂的计算任务。便携度上,增加独立运算功能将导致眼镜重量增加,影响佩戴舒适度。合规上,AI眼镜若具备网络通信功能,需经过国家认证,但目前尚无专门针对AI眼镜的审核标准。
此外,AI眼镜的一些功能在使用上也不如手机方便。例如,听音频时,AI眼镜的扬声器降噪效果不如耳机,且存在漏音情况。翻译功能虽然被热议,但实际操作中需要用户先拍照再翻译,过程繁琐且可能出现延时。
面对这些挑战,AI眼镜厂商们认为,目前的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功能研发仍处于摸索阶段。他们更关注于使用场景、用户体验、社交互动等软性层面的发展,并努力在工业设计、推广渠道等方面寻求突破。
尽管AI眼镜在短期内无法脱离和取代手机,但业界对其前景仍保持乐观。随着硬件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AI眼镜的功能和性能将不断提升,用户需求也将持续增长。洛图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AR类设备销量同比增长了49%,预示着AI眼镜市场的巨大潜力。
总之,“百镜大战”已经打响,各大厂商将继续探索AI眼镜的无限可能,为用户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