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烧钱过亿,70%用户靠投流,大模型算不过成本账?

在这个由大模型驱动的数字化时代,各个领域的博主、打工人乃至普通年轻人都以不同方式感受着这场技术革命的脉搏。从兽医博主深夜紧急求助Kimi寻找“母牛传染病”的医学解答,到生活博主巧借豆包AI创作内容实现经济突破,再到地铁里智谱清言广告屏的惊鸿一瞥,以及播客节目中MiniMax的巧妙植入,大模型正以其独特的方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广告投放:大模型竞争的硝烟战场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广告投放成为了大模型厂商们争夺用户注意力、讲述技术与应用故事的关键手段。高额的广告预算背后,是厂商们对获取海量用户、提升模型训练效果的迫切渴望。B站作为AI商业化的一片热土,其AI行业广告收入的爆发式增长,便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

烧钱换增长:月投上亿的广告盛宴

以月之暗面的Kimi和豆包为代表,这些大模型创业公司不惜血本,在广告投放上挥金如土。Kimi通过多渠道投放迅速积累了用户基础,而豆包则在抖音等平台上展现了惊人的投放力度,单日投放额高达数百万。然而,这种高成本的广告策略虽能带来短期内的用户激增,却也让人不禁对其长期的商业化前景产生疑问。

成本困境:高昂代价下的用户留存难题

获取用户只是第一步,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用户并实现转化,才是大模型厂商们面临的真正挑战。高额的运营成本、有限的用户活跃度以及低付费率,让大模型产品的商业化之路充满荆棘。与此同时,随着用户量的增加,模型运算所需的算力成本也水涨船高,进一步加剧了厂商的财务压力。

小模型崛起:寻找成本效益的平衡点

面对大模型的高成本难题,业界开始探索小模型的发展路径。相比大模型,小模型在参数数量、计算复杂度和成本上更具优势,能够更快速地适应更多场景。百度等头部企业的轻量模型发布,为行业提供了降低成本、加速商业化的新思路。小模型的崛起,或许能够为大模型厂商们打开一扇新的商业化大门。

结语

在技术与商业化的永恒命题下,大模型厂商们正不断尝试寻找平衡点。无论是通过广告投放争夺用户,还是探索小模型的商业化路径,都反映出了厂商们对于未来的深度思考和不懈追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唯有不断创新、持续优化,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声明:AI导航网 发表于 2024-09-20 13:22:54。
转载请注明:广告烧钱过亿,70%用户靠投流,大模型算不过成本账? | AI导航网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