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OpenAI技术的日益强大,它不仅在与谷歌等科技巨头的竞争中逐渐占据上风,还对许多AI初创企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首届开发者大会之后,许多开发者开始担忧自己的项目是否会被OpenAI的技术所替代。而在会议之前,已经有一些AI公司开始裁员,其中包括一些曾经获得巨额融资的明星项目。
与此同时,OpenAI也在加速实现商业化。它推出了付费版的ChatGPT PLUS,并上线了GPT Store,逐渐展现出商业化的趋势。与往年相比,OpenAI今年的收入有望超过10亿美元,这无疑表明了它的商业价值。
然而,这一切都与OpenAI曾经的使命渐行渐远。作为一家非盈利机构,通用人工智能曾是OpenAI的终极目标。然而,公司管理层在公司发展理念上出现了分歧,导致CEO山姆·阿尔特曼被罢免。在这个帝国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时候,内部已经出现了不可忽视的裂痕。
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如何处理与OpenAI之间的关系成为了一个关键而微妙的问题。一些创业者认为,他们需要寻找与OpenAI能力相结合的新方向,或者专注于特定领域的应用,以寻找生存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单纯依赖GPT模型进行浅层次应用的公司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在GPT模型诞生后,行业中存在一个矛盾:大众对大模型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复杂的技术和操作难度使得很多公司难以涉足这个领域。然而,随着OpenAI推出GPTs和ChatGPT PLUS,这个矛盾逐渐得到解决。普通人也能通过这些工具创建自己的GPT应用,进行各种任务。这使得GPT变得无处不在,许多垂直领域的产品被无情地淘汰。
对于那些没有使用GPT模型但与ChatGPT能力相似的产品来说,他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过去半年里,一些知名的AI初创企业如Grammarly、Deepgram和Stack Overflow等都进行了裁员。尽管他们的产品在ChatGPT之前就已经存在,但当OpenAI推出类似产品时,它们的功能和价值迅速被稀释。
总的来说,“工具类的产品是最容易被替代的,尤其对于掌握底层技术的公司来说,复制一个爆款应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位AI创业者如是说。随着OpenAI的持续进化,它无疑将继续在AI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那些无法适应这一变化的公司将逐渐被淘汰,而那些能够灵活应对并找到新的生存空间的企业将有望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平台层还有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做API接口,把大模型的能力以API的形式输出,供第三方调用。
应用层则是各种具体的应用场景,比如营销文案生成、虚拟助手、聊天机器人等。
在GPT-4推出之前,这个架构运行得很好。因为GPT-3的能力有限,很多应用无法直接调用GPT-3模型,需要借助平台层的工具进行二次开发。这给了很多创业公司机会。
比如Jasper这样的公司,它调用GPT-3模型的能力,对模型进行精调,并创建了一个用户界面作为模型的前端。用户通过这个界面与模型交互,生成各种风格的营销文案。用户不需要知道GPT-3是什么,更不必了解背后的复杂技术。
类似的还有做聊天机器人的Character.AI,它调用GPT-3模型的能力,做了一个很好上手的前端,用户可以和机器人对话。
这些创业公司做的事情,可以类比为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软件。他们是在GPT-3模型之上,开发出一个自己的应用界面,这个界面可以调用GPT-3的能力。
随着OpenAI推出GPTs和ChatGPT PLUS,情况发生了变化。
ChatGPT可以直接读取用户的文档,自动浏览网页,进行数据分析。这意味着ChatGPT已经具备了很强的泛化能力,不再需要像Jasper那样对模型进行精调。
ChatGPT还具备了很强的可定制性。比如ChatGPT可以根据用户的意图生成各种风格的回答,而不需要像Jasper那样单独训练一个模型。
ChatGPT甚至可以直接代替很多垂直应用。比如ChatGPT可以自动生成营销文案、自动写代码、自动做数据分析等。这意味着ChatGPT已经具备了很强的通用性,可以替代很多垂直应用。
随着ChatGPT的能力越来越强,很多创业公司的产品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因为它们的产品只是对GPT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微调,而这是ChatGPT轻易就能做到的。
比如Character.AI这个聊天机器人公司就遇到了麻烦。它在ChatGPT推出后不久就宣布裁员,因为它的产品被ChatGPT轻易取代了。类似的还有做AI写作助手的Grammarly和Deepgram等公司,它们的产品也面临被ChatGPT替代的风险。
随着ChatGPT的能力越来越强,很多创业公司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因为它们的产品只是对GPT模型进行二次开发和微调,而这是ChatGPT轻易就能做到的。